第二十一章缝补衣服(一)(1 / 1)

作品:《琢玉师的种田生活

他们回到家的时候,李时淳早就在家门口附近相迎晃悠多时了,看到这两个人结伴回来,他总算是能够松口气,嘴中道:“我的老天爷啊,你们总算是回来了,再见不到你们。阿娘就要让我们进城找了。”

今天发生了那么多的事,连累阿娘和全家担心自己,李秋水心中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她回家的时辰虽然晚了些,但是家中的人俱在,没有一个人睡下,眼巴巴的都盼着他们回来。

“今天只不过是上工的第一天,就拖到这么晚,以后我和你爹可怎么放心啊。”

梅氏嘴里抱怨着,但是拉过自己女儿的手,还是眼尖的看到李秋水身上披的衣服是顾怀瑾的,忍不住唇角上扬,开心的想,看来这新姑爷很是会心疼自己家姑娘呢。

“你唠叨他们干什么,孩子们都累一天了,赶紧吃点东西早些休息!”

李厚土一般不会像梅氏那样操心,可是还是能看出他眼中的心疼。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家的丫头就是因为生在了自己这个穷人的家中,小小的年级还要外出做工,远的不比,就是自己大哥家的女娃,在家也是娇生惯养的,什么都不做。

一时间众人都围着这深夜归来的小两口忙活,李时满和李时衍去为两人准备待会洗漱要用的热水,而梅氏则是在厨房里张罗着热饭热菜。

李秋水本来要去帮忙的,却又被梅氏推了出来,让她不许插手,只管休息,一时间哭笑不得。

“我本来是想帮着家里轻松一些,没想到倒先让你们为了我忙成一团了。”

李时淳摸了摸她忙活了一天有些散乱的发心,“你都在外面累了一天了,回了家就是要休息的。”

知道反抗没用,李秋水只能在桌子前乖乖的坐着,很快,梅氏就为她和顾怀瑾端上来香喷喷的饭菜。尽管李秋水前些阵子搞到手银子,可是梅氏生性节俭,这李家的饭桌上最常见到的还是稀饭和咸菜,这次大概是因为心疼女儿和女婿,额外的一人有加了一小块鱼肉干,尽管饭菜简陋,两人却吃的有滋有味。

席间,李秋水断断续续的交待了今天发生的事情。梅氏听得心惊胆战的,就像李秋水说的那样,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是她们都相信这事是邱家做下的,想到这要是被对付的是自己可怜的女儿,梅氏就哭天喊地的道。

“不去了,明天你就不要过去了,辞行的事让你哥哥去说,今天的工钱也不要了。”

李秋水没有想到梅氏这么偏激,连忙咽下嘴里的一口粥,“这怎么能行呢。”

一旁一直在听却不怎么说话的李厚土闷闷的开口,“怎么不能行,你以后就在家好好呆着,赚钱的事有我和你几位哥哥。”

靠着李厚土和几位哥哥出力气在田间侍候那些庄家,还有几位哥哥的终身大事没有操办照着这个赚钱的速度和花钱的速度,难道要几位哥哥一辈子打光棍不成?

“邱家越是仗势欺人,我就越是不能让他们如意,这工作我不会辞的。”

“你这孩子,脑袋倔的狠,就算你坚持,难道你们的店就能起死回生吗?”

梅氏对自己的女儿真是又怜又恨,这孩子自从醒来之后看着听话懂事很多,但是这犯起傻来还是和从前一个样子。

“就算是不能左右店铺的生死,我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丢下李师傅不管的。”

其实关于那块料子,李秋水是想试试看的,但是她现在绝对不能自不量力的提出这个想法,因为在大家的眼中,她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且从未接触过琢玉。

耳边听到李秋水的话,顾怀瑾忍不住抬头看了李秋水一眼,小小的姑娘倒是十分的有情有义。梅氏知道自己女儿的脾气,只能求助李厚土了,着急的道:“她爹,你倒是说句话啊。”

而李厚土沉吟了半天,忽而在梅氏的期待下开口,“我觉得女儿这么做没错,人不能没点硬骨头”

若是一味的被邱家欺负,一味的退步

“你怎么也”

梅氏的话没有抱怨完,就被李秋水笑嘻嘻的声音打断,“谢谢爹了,我知道爹最好了!”

这样她就能继续在店里工作了,而李时淳永远是最支持妹妹的,他想的没有爹娘这么多,只是露出一个朴实的笑来,“娘放心,以后妹妹进城出城我都去接妹妹,保证没有人敢伤害妹妹!”

李秋水刚想说不要这么劳师动众,身边的顾怀瑾忽然道:“不用了,以后秋水的安全,我来负责。”

想到今日回来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李秋水的脸颊忽然有些发烫,她连忙用低头喝粥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脸红,而梅氏也像是看出了端倪,笑着道:“就是,这本来就是阿七的事情,要你多事!”

说着,就和自己的老头子交换了一个暧昧的眼神,李秋水在这别扭的气氛下险些窒息,连忙以刷碗当做借口脱身。

是夜,李秋水的房间里竟然破天荒的亮起了一盏微弱的油灯,梅氏推开房门进去的时候,李秋水正在等下紧张兮兮的看着一件衣裳,还有她手中捏的十分费力的针线。

能不紧张吗,这灯油也要钱啊。

“这是阿七的衣服。”

梅氏忽然出声,将李秋水吓了一大跳,她本能的想将衣服藏在自己身后,但是看到梅氏脸上的笑意,就知道梅氏什么都知道了,倒不如大方的将衣服拿出来请教。

“娘你看,我这个怎么都缝不好。”

原来是衣服上破了一个洞,颇有难度。梅氏走过来看了一眼,有些宠溺的戳戳李秋水的脑袋,“都怪你爹和我,把你宠坏了,都多大了,女红还是这么差劲。”

天可怜见,那些玉料在李秋水的手下虽然可以妙笔生花,但是一双巧手只巧到雕琢之道上,拿起了针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愁坏了李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