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缝补衣服(二)(1 / 1)

作品:《琢玉师的种田生活

“娘你看这个衣服”

梅氏的慧眼一看就知道这衣服应该怎么缝补,她只管在一边指点着,却并不身后接过亲自动手。可就算是有梅氏的指点,李秋水缝补出来的针脚依旧歪歪扭扭的,她为难的看向梅氏,这样的手艺,怎么好意思见人呢。

梅氏却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宽慰她道:“最要紧的是你的心意,懂吗?”

见李秋水不说话,梅氏又在她的身边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多,“阿七那孩子,即便是没有什么家世,可是娘看的出,他心眼好,对你也好,在咱们家又是那么勤快,赶明就算是你们分家立户出去,他也不会委屈你”

“娘,你说什么呢!”

虽然知道梅氏是在为自己考虑,但是李秋水的心中是舍不得这个家的,她不想分家,哪怕是以后盖一个大院子,大家伙还热热闹闹的住在一起多好。梅氏又何尝舍得自己的女儿,巴不得小女儿一直养在膝下,看到李秋水也乏了,笑着道。

“好,不说了,你也赶紧休息,明天到了镇子里,可一定要小心那个姓邱的,他们家一家子都是恶毒心肠”

梅氏不放心的唠叨个没完,最终还是被李秋水推出自己的房间去睡觉。

第二日李秋水早起,回到了古代这种没有闹钟没有手机的地方,早起就全靠自己的个人毅力了,李秋水要赶路去镇子里工作,几个哥哥却可以多睡一会,所以她起床的时候只有梅氏在厨房里忙活。

“娘,早上吃烙饼啊。”

梅氏笑了笑,手上的动作十分的麻利,黄灿灿的烙饼掺着葱花,没有多余的装饰,却看得人食指大动,“我多做一些,你带着中午也可以做干粮。”

从镇子到村子的路好一段呢,要是顿顿饭都回来吃可就麻烦死人了,而且,李秋水也想挤了多余的时间在铺子里研究那块石头,她挽起自己的袖子走进厨房给梅氏帮忙,母女两个在厨房有说有笑的也不辛苦。

直到房门又响了一声,梅氏看了一眼便看着自己的女儿露出一个掺杂着打趣的笑来。

起床的人是顾怀瑾,李秋水只有当做没有看懂梅氏的笑,招呼着,“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啊,哥哥他们都没起呢。”

“我不困,一会送你去镇上。”

显然顾怀瑾是将昨晚说过的话放在心上了,要做李秋水往来镇中的护花使者,而李秋水也没有拒绝,因为不这样做李家爹娘也不会放心的。可是本来要去洗漱的顾怀瑾忽然愣住了,因为他院子中的晾衣杆上晾放着一件熟悉的衣物。

这件衣服是李秋水昨天连夜补好又洗出来的,衣服不算厚,放在院子中晾了一夜已经干了,走近不免能看到上面歪歪扭扭的缝合,单单是看这错乱的针脚,便知道缝补的人已经尽力了摸着这件已经洗干净有些草木香气的衣服,顾怀瑾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闷笑出声。

本来暗暗紧张的李秋水彻底的绷不住了,拿走梅氏给自己准备的干粮就夺门而去,嘴中嚷嚷着,“我先走了,要来不及了!”

而顾怀瑾愣了愣,利落的穿上那边刚刚洗好的衣服就追了上去。梅氏连忙喊着,“你还没吃早饭呢!”

顾怀瑾的声音远远的传来,“回来再吃。”

看着这小两口一前一后的背影,梅氏满眼的欣慰。

知道顾怀瑾是要追上自己的,其实李秋水早就放慢了脚步,等到人来到自己面前,她的余光也看到那人身上已经穿上自己昨晚补好的衣服,唇角按也按不出的上挑了一隔弧度,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我我是第一次缝衣服,你要是觉得不好的话,我再改改?”

看着被自己缝补的那块像是一只狰狞的大蜈蚣,李秋水实在是良心难安,顾怀瑾却道:“这也是第一次有人给我补衣服,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

李秋水诧异的抬起头,正对上顾怀瑾温润的,带着笑意的目光,她看到他的眼睛里好像只有自己,一时间前些日子那些隔阂都像是在两人之间消散开了,李秋水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你脸上的伤痕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前几天,是在生我的气吗”

顾怀瑾的脸上除了烧伤之外,前些天还多出了几道血痕,虽然最近几日都已经结疤了,渐渐淡去,但是李秋水就是觉得那些不像是被树枝刮出来的。李秋水一个劲盯着顾怀瑾猛看,顾怀瑾有些不适应的撇过头,淡淡道。

“真的没事,那日欺负你的那个男人,我和他打了一架。”

“什么?!”李秋水又惊又气,那个姓朱的渣男竟然还打伤了顾怀瑾?她向前一步心疼的看着顾怀瑾脸上的疤痕,“你打他干什么,他就是一个无赖!不行,他伤了你,我要找他算账!”

本来,听到李秋水第一句话,顾怀瑾的心都沉了下来,原是他以为李秋水还在心疼那个朱文生,可是后来,她句句都是在为自己担心,还要为自己报仇,他哭笑不得的拉住了人,看着李秋水毫不掩饰的担心,他也不想提那朱文生已经被自己打成重伤的事情,只是语气平静的开口。

“都过去了,何必再生事端?”

李秋水仔细想了想,那个朱文生就像是一个癞蛤蟆,但凡是沾上都挺恶心的,也就暂歇先咽下这口气。

“你不知道人心险恶,以后少去招惹这种人,我和他的事早就两清了。”顾怀瑾一向是沉默寡言,再加上他身世可怜,李秋水对他便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保护欲。她絮絮叨叨的同他说了这么多,忽然愣住,鬼使神差的问道,“你前些日子对我话特别少,是不是就是在意我和朱文生之间的事?”

不是李秋水多疑,而是在这个时代将女子的名声看的比天还重要,谁家的姑娘出阁前若是和其他男子不清不楚的,无疑是搁自己丈夫的头上带了一顶绿的发光的帽子。